为期两周的《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于4月11日圆满结束,并于4月16日至17日举办学生作品成果展。本次课程以"技能筑基、创新赋能"为主题,物流系、管理系与数字贸易系全体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心开展了包括钳工及装配实训、普车实训、铣削实训、木艺工坊等七大模块的全方位实践,通过理论与实操的深度融合,在指导教师的专业引领下,不仅掌握了先进制造技术,更在数字化浪潮中深刻体验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交融。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创"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多项实体作品,更实现了跨学科思维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













技艺淬炼:汗水浇筑匠人精神
在传统制造实训模块中,台阶轴制作、齿轮装配等项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精度即质量"的工匠准则。在钳工实训区,同学们表示对打磨五角星和字母W造型的经历记忆犹新:"手持锉刀将金属从毛坯到成品,每个0.1毫米的误差都需要付出数小时反复修正。虽然最终指尖磨出水泡,但看到自己完成的钢铁五角星时,真切领悟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走进数控加工车间则见证着科技与制造的融合,全自动化设备精准执行编程指令,学生们在实操中输入代码编程,亲眼见证代码转化为实体产品的过程,体验"数字化"重塑工业制造的变革力量。






创意绽放:木艺传承遇见数智创新
木艺工坊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学生们用传统木工技法制作出梳子、发簪、戒指等生活艺术品。从设计图纸到砂纸抛光,每个环节都需要极致专注。同学举着亲手雕刻的木发簪说,"这比任何理论课都更能让人理解'精益求精'的含义。"指导教师指出,该项目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的结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美学素养与创新思维。每道木纹都沉淀着温度,每次手工凿刻都在对话匠人智慧。



数智创想:3D打印赋能专业跨界新实践
在充满科技感的3D打印实训室,各专业学生展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物流系学生团队打印出无人机模型和智能运输小车,将物流装备设计与工程制造相结合;管理系同学结合贸易专业知识,制作了带有货币符号的商务纪念章;数字贸易系同学则充分发挥创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融合,3D打印出栩栩如生的龙形工艺礼品和党徽。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专业技能,又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育人硕果:交叉融通培育新质人才
本次实训构建了"三全育人"实践平台:全流程覆盖基础工艺到智能产线、全方位融合机械工程与新兴技术、全维度培育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经贸学子展现出极强的跨界学习能力,特别是将管理思维、数字技术融入工程实践的创新尝试值得肯定。


这场涵盖传统与未来、融合技术与艺术的实训之旅,不仅让每件作品跃动着创意的火花,更让新时代工匠精神在莘莘学子心中扎根生长。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工程训练教育改革,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